如今,在招聘实践中,企业设置“筛选标签”,已成为提高效率的普遍做法;与此同时,呼吁监管部门制定“负面清单”来禁止企业设置涉嫌歧视或要求过于“奇葩”的招聘条件,以规范招聘行为的声音也日渐高涨。这看似对立的两极,实则构成了人力资源市场的一场深刻对话——关于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平衡点,关于如何构建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就业环境。这场对话不仅关乎招聘技术的革新,更触及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命题。
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动态平衡”的治理框架。既允许企业根据真实职业资格设定合理要求,又要求招聘过程透明可追溯,并定期审查企业用工实践。这种制度设计承认市场筛选的合理性,但通过程序正义约束其任意性。监管部门应当鼓励此类创新,而非简单地在“放任”与“禁止”间二选一。
这种新型治理哲学,要求我们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在尊重市场逻辑的基础上嵌入公平价值。当企业学会在效率追求中保持人文温度,当监管能在守住底线时包容多样性,我们才能构建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就业生态。毕竟,健康的社会不应只有一种颜色的花朵,繁荣的市场需要百花齐放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