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以党建为核心牵引力,建强基层党组织“主心骨”,锻造“三农”人才“雏雁库”,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命脉,各地要坚持以党建为核心牵引力,建强基层党组织“主心骨”,锻造“三农”人才“雏雁库”,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基层党组织“塑形铸魂”,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实干精神织密“三农”发展“保障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照建立“村情档案”识别整顿对象、压实责任“链条”形成整顿合力、“回头看”巩固整顿成果的“三步走”工作法,建设“功能型”“实干型”“创业型”基层党组织。“三农”工作的部署落实,需要各级部门持续“强基固本”,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组织体系建设与“百千万工程”“产业奖补”“雨露计划”等政策深度结合,以“走村串户解艰难”的工作作风畅通惠农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活力新农人“赋能添翼”,以“学问润土,科技助农”的扎实本领启动“三农”工作“加速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智慧农业、电商助农、特色品牌打造离不开懂市场、会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一方面,要打造促进“土专家”与“新农人”沟通交流的“田间课堂”“土专家”传授农产品种植经验,“新农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引入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电商销售平台,助力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启动“雁归工程”,鼓励流动党员、在外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就业,建立以高素质党员为后备主体的农业人才数据库,通过“政治引领+系统培训+实践锻炼”培养模式,安排返乡农人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治理新模式“聚力同行”,以“多方参与,统筹推进”的协同效能夯实“三农”发展“压舱石”。探索“党小组+网格管理员+村民小组长”多元治理模式,充分保障农民对村情村务的知情权、发言权和参与权。设立党员先锋服务岗,引导党员担任矛盾调解员、政策传送者,促进服务、资源、管理向农村下沉,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戏曲进乡村”“医疗党建联盟”等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紧密合作,构建“党支部+企业+农户”保障体系,以保底分红、入股参股、土地租赁、务工就业等方式,提升农民增收致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