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广播、电视、广电报、论文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A25钦州《余先禄:人“小”事“大” 果“小”业“大”》 | 参评项目 | 电视作品 | |||||||
体 裁 | 新闻专题 | |||||||||
项目代码 | A25 | |||||||||
播出频率、 频道(报刊) | 综合频道 | 播出单位 | 钦州市广播电视台 | |||||||
刊播栏目 (版面) | 新闻9点半 | 节目时长 (字数) | 9分44秒 | |||||||
播出时间 | 2023年12月21日21:31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梁其波、 黄霞 、 谭强、 钦书良 、刘文桥、石华平 | 编辑 | 庞丽萍 、蒋萍、 李璐 | |||||||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 50岁的余先禄是一名脱贫户,从小家境贫困让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也没有好的技术与技能,年轻时靠打散工维系基本生活,2014年因子女上学负担重,被识别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一年,村里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上一台阶,技术、资金、政策源源不绝,给余先禄打了一剂强心剂,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余先禄没有“等、靠、要”,而是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自主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大红柑,逐渐年收入过百万,实现了从一名脱贫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转身。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工作,激发了其的内生动力,给了他翻身逆袭的机会,这也是许多脱贫户的一个缩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又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已成功脱贫的余先禄信心和干劲都更足了,他也想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慢慢地扩大种植大红柑规模,这都是国家政策给了他十足的底气。 2014年,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被识别出来,建档立卡、录入信息,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2016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的9899万人锐减到4335万人。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
推 荐 理 由 | 两年时间,余先禄成功脱贫摘帽,六年时间,他实现年入百万,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单薄,一个果的体量虽然小,但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就可以干成大事业,做成大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借大红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工作,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给了他们翻身逆袭的机会,余先禄的成功也是许多脱贫户的一个缩影。
| |||||||||
推荐单位意见及公示结果 | 该作品内容真实,首播日期、送评件与播出版原件无异和送评材料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同意推荐。 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名: (盖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报送单位意见及公示结果 | 该作品内容真实,首播日期、送评件与播出版原件无异和送评材料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同意报送。 报送单位负责人签名: (盖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联系人(作者) | 黄霞 | 电话 | 手机 | 13877793943 | ||||||
电子邮箱 | 邮编 | 535099 | ||||||||
地 址 | 钦州市钦北区丽桥街18号钦州市融媒体中心 | |||||||||
余先禄:人“小”事“大” 果“小”业“大”
(导语)两年时间,他成功脱贫摘帽,六年时间,他实现年入百万,已年过五十的余先禄,万万没想到自己也能实现这样的人生逆袭。
(正文)【现场声:挂满枝头,真的看到一片都是希望,对于农民来说,一年忙到头,这个丰收季节,终于有点安慰了,对自己的付出有回报。】
眼下,正是浦北大红柑丰收的季节,余先禄领着我们在他其中一片果园里转,这片是他2018年种下,到今年已经是第四次挂果了。
【种果之路都是靠我们自己慢慢摸索,这一路走来也是不容易。】
余先禄说他小学5年级毕业,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们来报道他,真的有点不好意思。
【余先禄:我文化水平很低的!】
然而,现在的余先禄张嘴就是金句,俨然一名经济专家!
【人家说种果是二八定律】
【有钱能种出好产品,世界上没有穷人了!】
【专业是把一件事做好!】
【只要你路走对了,选择大于努力!】
余先禄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之前的人生道路走得并不顺畅,20多年前,为了照顾患病的父母以及陪伴年幼的孩子,他就能就近打零工。
【我兄弟姐妹多,7兄妹我是最小的,(家里没钱)我娶老婆也是自己掏钱的!】
做散工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得到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所以在2008年,余先禄不得不外出广东打工。
【只能进厂了,没有文化,进厂做流水线,当时工资很低,几百块钱一个月。 说老实话很辛酸,一年到头回到家剩下不到2000元过年。】
虽说余先禄是个能吃苦耐劳之人,但毕竟文化有限,在广东摸爬滚打多年,也只能是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随着两个孩子长大,家里开支越来越大,家庭负担过重,收入无以为继,最终,在2014年,余先禄家因学致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过也正是这样,他的人生道路和家庭出路却有了新的转机。
【我们列为贫困户后,国家很多政策都扶持我们,小孩读书,免学费,还有我们种植的果树补贴10块钱一棵,基本上够我们的肥料和农药开支(截取用在另处),这里必须给共产党点个赞(截取用在另处),在困难的时候,在这个转折点看到一点曙光。】
余先禄认识到,一味的“等靠要”脱不了贫,要致富还得靠踏踏实实地干。之前在广东打工时,余先禄到过一次新会,当地的老板给了他一个建议。
【去过一次新会陈皮村,有个当地的老板,收果皮的老板,他跟我说,你回去种这个,从今年开始到以后的40年都会有市场。】
当初听到这个建议时,余先禄就开始有些动心,因为父辈之前就有种植大红柑的传统,但是规模不大,经验不足,自己的信心也没那么大。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给余先禄打了一剂强心剂,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因户施策,积极地引导当地发展大红柑种植,坚定了他种植大红柑的决心。
【我们种植的果树补贴10块钱一棵,基本上够我们的肥料和农药开支。】
有了国家和党委政府做坚强“后盾”,信心满满的余先禄种植大红柑初步获得了成功。
【我开始先种25亩,1000多棵嘛。】
2016年,儿女相继读书毕业,余先禄一家也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虽然种植大红柑让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余先禄不盲干,也不蛮干,他意识到,要想持续稳定种出好果树,结出好果子,技术和经验非常重要!
【我爸爸这个年代的人就是种这个果,因为我们的土地比较少,发展的规模,种的量不多,都是200棵左右,资金不足,经验也不丰富,种出来的品质也不怎么好。】
虽说父辈都有种大红柑的传统,但是能传授给余先禄的经验却不是很多,于是他几乎天天蹲在田间地头钻研,工作组也不时组织专家下来指导,他就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请教,并经常跟其他种植户交流探讨。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种植技术和护理经验的不断丰富,余先禄种出的大红柑果品越来越好。
【很多东西你做了之后,才知道有多少困难,一条路怎么走,你走下去才知道有多坎坷。】
余先禄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只要你路走对了,选择大于努力!”是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选择了他,让他成为了千千万万脱贫群众中的一员,作为个体,是渺小的,但是他能有幸得益于这项伟大的创举,时时心存感激,感叹自己遇上了好时代。
【这里必须给共产党点个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又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已成功脱贫的余先禄,也想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而巧合的是,浦北县委、县政府把陈皮产业作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制定出台《浦北县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明确到2026年,大红柑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同时实现陈皮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产值超过100亿元。之前种植大红柑就尝到甜头的余先禄,信心和干劲都更足了,他前后分三批在浦北县大成镇承包了100亩地种植大红柑。
【三年以后我得了第一桶金,第一年赚了40多万,第二年赚了100多万,第三年赚了差不多50多万吧。】
余先禄买了小车,不仅在农村建了房,又在浦北县城买了一套学区房,今年国庆节,一家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余先禄算是先富起来了,但是他觉得,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共同富起来才算真的富!也只有这样,乡村才能真正振兴起来。所以近年来,他在不断地带动当地群众一起发展大红柑种植。
【毫无保留地给他们经验,这个树苗也是我提供给他们的。而且他们每天晚上都喜欢来我家里坐坐,聊天,研究这个果树怎么种,怎么去种好它。】
王大哥之前也曾经在广东打工,家里的几亩地一直是老父亲在打理,但由于父亲年迈,且他打工也没攒下什么钱,于是在余先禄的引领下也试着种大红柑。
【浦北县大成镇柑子根村 村民 王少锐:以前我们这里全部都是种黄皮,黄皮我见前景不好,就改种了大红柑。】
今年,王大哥的大红柑预计将为他增加近7万块的收入,于是计划着慢慢扩大种植规模。
【浦北县大成镇柑子根村 村民 王少锐:胎柑也收,4公分大的时候也收,掉到地上拿起来剥那个皮晒干也收,反正一点也不浪费。】
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余先禄种大红柑,收入也更加稳定了。不知不觉改变大成镇单纯种植香蕉和黄皮果的传统,多元化种植让当地农民荷包鼓底气足。
【现场声:你种的是180棵大红柑树吧?四年收入有8万块了,有两亩地吧?/有。/两亩地得7、8万不少了,你种香蕉的话,得不了这么多的。】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单薄,一个果的体量虽然小,但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就可以干成大事业,做成大产业!
目前,浦北县种植大红柑面积累计13.5万亩,鲜果总产量达13万吨,陈皮产值突破43亿元,有5个村产值超亿元,有200多户种植户收入超百万元,有2万多户从中增收致富,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现场声:收购价钱给到了120元/斤,130元/斤,个别大红皮给到了135元/斤,这个行业我认为可以持续发展,因为我们现在有经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