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播音主持类)推荐表
单位 |
钦州市融媒体中心 |
||||||
参评项目 |
电视播音 |
参评项目代码 |
D21 |
||||
作品标题 |
D21钦州《24节气 · 钦州》选集 |
||||||
首播频率、频道 或网址、二维码 |
综合频道 |
首播 日期 |
2023年2月19日 |
||||
首播栏目 |
《24节气· 钦州》 |
首播 时段 |
8:45 |
||||
作者 (播音名) |
巫乐乐(乐乐) |
作品 时长 |
16分58秒 |
||||
作品简介 |
24节气指导着人们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着节气,钦州的人们会有些什么样节日(活动),本地人顺应节令又会运用当季产出的食物做些什么美食呢?《24节气·钦州》结合钦州市非遗文化,用24集短篇节目为大家呈现一年当中的钦州节令美食,还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钦州传统节日,传统技艺或者非遗美食等等,其中还有钦州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さ那罩菖┨夭?,展现了钦州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 |
||||||
推荐理由 |
《24节气·钦州》从2023年2月4日(立春)开播以来,节目广受好评,观众(网友)纷纷表示满满的本地情怀和童年回忆,同时也涨了见识。节目产出的衍生产品:网络节目,美食短视频,非遗文化集锦等在“钦州发布”“钦州此刻”和“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播出,点击率(播放量)都很高。 |
||||||
推荐单位 意见及公示 结果 |
该作品内容真实,首播日期、送评件与播出版原件无异和送评材料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同意推荐。
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
||||||
报送单位意 见及公示 结果 |
该作品内容真实,首播日期、送评件与播出版原件无异和送评材料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同意报送。 报送单位负责人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
||||||
参评作品主创联系人 |
巫乐乐 |
联系电话 |
18507777566 |
||||
推荐单位联系人 |
吴燕凤 |
联系电话 |
13087773356 |
24节气《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气温回升,开始降雨,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序曲”,只是刚春意萌发,还会乍暖还寒的话,那么雨水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景苏凳髁挚站?,小溪流水】
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立春过后生命复苏的关键时刻,万物对水的祈盼尤为强烈。
【声音先入,炮期现场画面】
【字幕:广西钦州 灵山县丰塘镇】
炮期,是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民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12年,“灵山丰塘炮期习俗”被入选第四批自治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插入炮期现场】
水,事关稻谷丰歉。过去先人把风调雨顺的愿望,寄托于“龙神”,祈盼着雨水的滋润。如今在这喜庆的氛围下,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亲身感受乡村民俗的奥妙和乐趣。
【地址:钦州尖山镇春耕】
农耕时代,人们靠天吃饭,雨水时节的雨不只带来初春的新绿,更意味着一年的生计,此时也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机。
(注意用水稻生成转?。?/span>
【地址:钦州老街 空镜过渡】
【场景:米贩子送米到小莫家 现场对话】
对稻米的使用,黄姨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运米小哥来到黄姨家】
【倒米-浸米-磨粉的画面】【黄姨的采访:(从什么时候开始学?)】
红糖糕,这是一种用糯米和红糖蒸作的甜糕点,做工十分讲究。黄姨制作红糖糕有些年头了,把糯米粉和红糖浆搅拌一起,直到调和成糊状,单单这个过程就需要重复多次,倘若没有长期的制作经验,是没法准确判断和掌握这项技艺。此时的媳妇小莫正在旁边跟着学习,所谓术业专攻,还需要时间慢慢摸索。
【小莫的采访:学习制作有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能学到婆婆的技术】
【现场画面:成品 字幕:红糖糕】
红糖糕在微凉的时候才有韧性和嚼头,而最好的加热方式就是煎。一点热油,把红糖糕煎到表皮香脆,有另一种令人愉悦的口感。
【现场画面:小莫煎红糖糕,婆婆在门口抱着孙子,逗孙子玩,家人一起吃】
【婆婆的采访:老街特色小吃很多。。。】
(你觉得幸福吗)
幸福啊
雨水归来,万物初生,一切欣欣然?;钤谡庹涔蟮娜思?,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如甜蜜沁润的红糖糕,发出粘糯的召唤。
24节气《芒种》
“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预示着要开始忙碌的田间生活。时至仲夏,气温骤升,梅雨季节也随之而来。
【画面:钦北区小董农作物】
六月是一年里水果最娇嫩的季节,果类颇丰,酸甜皆有。
【画面:荔枝成熟,果农正在采摘】
在钦州,芒种时节恰好是荔枝成熟的时节。荔枝张牙舞爪,四处寻找太阳。红绿曼妙,压得枝头低垂。见光的荔枝最红,四五个串联一起,摘得也快,不一会就装满了。外表粗糙的荔枝,果肉却晶莹半透、软脆浓滑,是夏日限定的清甜滋味。
【制作馥郁杨梅妃子饮,字幕:馥郁杨梅妃子饮】
从午后,到夕阳,时光的脚步在海边里放慢。
【字幕:钦南区犀牛脚镇 滨海浴场】
【画面:小朋友们和家人在海边露营,喝着杨梅妃子饮】
这个夏天,还有什么比尝一口酸甜的杨梅荔枝冷饮更解暑的事儿呢?一切的生命,在光影中都有细微的变化?!咀』妫汉@恕⑸承贰?/span>
【字幕:钦南区犀牛脚镇 螃蟹档村】
沙蟹,一种靠吸取沙里的海水和藻类获得养分的海洋生物,这是大自然留给渔民的礼物。
【画面:抓沙蟹忙碌的场景】
大潮退去,正是捕捉沙蟹的好时机,海滩上,人与沙蟹的竞赛开始了。沙蟹逃得快,小何的手更快。当地人喜欢将沙蟹直接捣碎成酱汁,称为“沙蟹汁”,这一做法对居住在沿海一带的村民来说,很常见,但是会做沙蟹汁的年轻人不多。小何制作沙蟹汁的技艺是跟婆婆学的,其实做法并不复杂,只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体力。
先将沙蟹反复清洗,仔细去除内脏,加入少量白酒和适量的海盐,再在石臼中杵碎,这样一来一回三次,打出的酱汁稠度更高。
要获得最佳口感,发酵才是最重要的环节。一个月后,沙蟹汁浓厚鲜香,味道最好。沙蟹汁和盐、酱油一样,都是烹饪时必不可少的调味料。
【画面:摘豆角 制作沙蟹汁焖豆角】
豆角的清甜和沙蟹汁为一体,风味完全融合,口感得以重塑。
【字幕:沙蟹汁焖豆角】
白灼五花肉,慢火煮浸,全熟后切成薄片,蘸少许沙蟹汁进食,能让人胃口大开。一碟时令小鲜,是全家人的下饭神器。唇齿间,蟹壳碎轻柔摩擦,咀嚼中别有一番趣味。
【画面:一家人吃饭的场景】
家里最好的食物,总会装点成长的童年。人们懂得用五味陈杂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情怀。
生活,最喜这样,有忙碌的幸福;人生,更喜这样,踏踏实实向前。
【画面:小何一家拿着沙蟹合影】
24节气《小雪》
小雪,冬季里的第二个节气,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冬天也是大红柑收获的季节。
【字幕:钦州 浦北县 平睦镇凤凰堂村 】
11月的果园,大红柑由青转黄,气味芬芳。味道甘醇的浦北陈皮就出自这些饱满的果实。农闲时期,果农采摘柑果,只取新鲜的果皮,翻出橘白,选择一个晴朗干燥的天气晒一下,直到水分、糖分、油分挥发出去。
【字幕:浦北陈皮制作技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雪时节,恰是农历十月十,是平睦镇一个特有的传统节日。吃“落水包”,则是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每家每户都必备的特色小吃,用来款待亲朋好友。已过耄耋之年李启英是这道风味美食的制作人,媳妇们也一起来帮忙。
落水包的馅料非常丰富,按照自己的口味调制。放入锅中翻炒至七、八成熟,即可出锅。落水包的制作技艺也十分讲究,取一块面团,把馅料包裹起来,多余的面团挤出来,整个制作过程一气呵成。
【家人对话:】
【字幕:平睦落水包制作技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软糯的面皮,咸香的馅料,咬一口软滑鲜香,一家人齐聚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落水包,也寓意着团团圆圆。
【字幕:钦州 浦北县 福旺镇】
物产富饶的地区,也激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创意。
每天早上,三分之一的浦北人都会选择这样的一份早餐,福旺云吞。这种食物在福旺落地生根已有一百年的历史。
一切都是从3小时前开始的。
【一段锤肉的画面】
史料表明,云吞的制作源于南宋时期,经由祖师吴超文外出学习带回来的,福旺人认识了云吞,之后大胆加以改进。说到“福旺云吞”,大多要说它的“弹牙”。
取黑猪后臀部位瘦肉,把筋去掉,切成大片,放在木砧板上。在肉上纵横地切上若干刀,之后手持木棒,加以恰到好处的力道,有规律的上下锤打。瞬间将猪肉内部的纤维打散,完整的肌肉纤维便是肉糜细致绵绸的关键。
【字幕:捶打十分钟后】
至少要40分钟的捶打,不仅要力量均匀,而且中途不能中断,否则肉不成泥,猪肉中的水分也会大量流失。
【字幕:捶打四十分钟后】
肉糜完成,福旺云吞的馅料也做好了。
【字幕:福旺云吞制作技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将面粉与鸡蛋搓匀,研薄制皮。林海钦是福旺云吞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每天做云吞皮要耗时两三个小时,只为达到云吞皮的理想状态,薄而透亮,干爽软滑。
一双巧手,一摊一抹一卷。个头小巧的云吞基本大小在两三厘米,卖相精细讨巧。再用大骨熬制的汤底煮云吞,清而不寡,浓郁回甘。
【字幕:福旺云吞】
细腻的肉馅,干爽又不失弹性的牙感。当地人吃法不一,随个人喜好,可煮、可炸。
【字幕:云吞面 炸云吞】
从前辈们手里开始,福旺云吞就独沽一味,远销两广地区。云吞软糯,汤底清鲜,厚实的味道也深深刻进这斑驳的岁月里。
小雪过后,冬令已成,温情而又顽强的味觉记忆召唤人们,一路追随。正如一个落水包,一碗福旺云吞,用老味道锁住了人们的味蕾与情怀,能在入口的瞬间唤醒食客关于故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