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广播、电视、广电报、论文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B22钦州《运河边的女书记》 | 参评项目 | 电视社教作品 | |||||||
体 裁 | 专题片 | |||||||||
项目代码 | B22 | |||||||||
播出频率、 频道(报刊) | 公共频道 | 播出单位 | 钦州市广播电视台 | |||||||
刊播栏目 (版面) | 节目时长 (字数) | 10分41秒 | ||||||||
播出时间 | 2023年 11月29 日 12 时 40 分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张帆、刘宇翔、黄喜裕 | 编辑 | 陈池 吴燕凤 莫小茵 | |||||||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 2022年11月份,平陆运河项目征地搬迁工作开始,涉及文昌社区平山岛和环头村6个村民小组383户1397人630亩的集体土地,10户47人的房屋搬迁,以及298丘的坟山迁移工作。钦州市钦南区文峰街道文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关中艳,是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就在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时候,两个月后,辖区征地搬迁和坟山迁移同意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她的工作方法有什么“诀窍”?台风登陆前夕孩子走失,家长第一时间打她电话,下意识里的信任感从何而来?创作团队试图寻找答案。 | |||||||||
推 荐 理 由 | 2008年6月,关中艳成为文昌社区“大家长”。她发现,沿街而过,满目乱搭乱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就连居委会都是座危楼。15年间,她将一个新老交汇的混合型社区凝聚成邻里团结的大家庭,接连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自治区和谐邻里社区”“自治区五星级社区”称号。 平山岛是座孤岛,居民出行只能依靠渡船,和几公里以外的便桥。渡船老旧、两岸码头年久失修,天气恶劣时渡船停航,岛上的两百多个孩子上学要绕行五六公里。关中艳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解决岛上群众出行难问题。没钱、大型机械无法上岛,5公路的路修了3年。后来有了新船新码头,关中艳才如释重负。 | |||||||||
推荐单位意见及公示结果 | 该作品内容真实,播出日期、送评件与播出版原版无异,送评材料属实,经公示无异议,同意推荐。
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名: (盖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报送单位意见及公示结果 | 该作品内容真实,首播日期、送评件与播出版原件无异和送评材料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同意报送。 报送单位负责人签名: (盖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联系人(作者) | 黄喜裕 | 电话 | 0777 2829718 | 手机 | 13807777780 | |||||
电子邮箱 | 邮编 | 535099 | ||||||||
地 址 | 钦州市钦北区丽桥街18号钦州市融媒体中心 | |||||||||
她,是社区居民的贴心人,总会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困难。
她,致力社区治理32年,推行新管理模式让老社区焕发活力。
她就是钦州市钦南区区委委员、文峰街道文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关中艳。
运河边的女书记
——钦州市钦南区区委委员、文峰街道文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关中艳
画面:新闻资料运河开工现场+江海、平山岛画面
【解说】2022年8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项目开工建设。平陆运河项目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约135公里。位于钦江入海口的平山岛,要赶在平陆运河建设全线动工之前,完成征地搬迁和坟山迁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同期声】关中艳:大家都认为平山岛是房屋征地搬迁、迁坟工作最难开展的一个村。
【同期声】平山岛生产队干部杨某:有的老人去世下葬不到一年,没人敢帮迁坟;有的农户不交租金占用集体土地种果树二十多年,集体土地被征用后他又想获得补偿款;有的外嫁女多年未迁户口,现在回家跟兄弟争几万块钱的补偿款,吵得很厉害。
【解说】关中艳知道,群众对运河建设不理解,是因为政策宣传还做得不够。为了让辖区群众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全力支持平陆运河建设,关中艳带领社区党员干部“5+2、白+黑”走家串户,倾听每一户居民的诉求,给他们答疑解惑。对所有征迁户做到一碗水端平,在每一个迁移现场一把尺子量到底。
【同期声】关中艳:反正就是一个目的,做通我们群众的思想工作,解决好每家每户的问题,让大家支持平陆运河建设。
【同期声】平山岛群众:平陆运河是国家的工程项目,政府也是为了我们平山岛好,关书记多次来我家耐心给我们解释政策,所以我也愿意配合搬迁。
【解说】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前后历时两个多月,涉及文昌社区的征地任务和坟山迁移同意率达到百分之百。
画面:学生渡船
【解说】平山岛是钦江上的一座孤岛,岛上居民出行只能依靠渡船,和几公里以外的一个便桥。渡船老旧、两岸码头年久失修,天气恶劣时渡船停航,岛上的两百多个孩子上学要绕行五六公里。看到村民们期盼的眼神,关中艳心里沉甸甸的。
【同期声】关中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解决岛上居民多年出行难,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画面:渡口渡船+岛上水泥路
【解说】2016年,在大型机械无法上岛的情况下,关中艳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历经三年,终于修通了岛上的水泥路,并加固了原先残旧的便桥。路通之后,关中艳又多次对接上级政府,四处奔波寻求各单位的资金支持,最终落实了用于购置新船、扩建新码头的专项资金。看到孩子们搭乘新渡船安全过江上学,关中艳如释重负。
【同期声】社区干部王少梅:群众有困难找关书记,她无论有多急的事都会放下,先想办法帮解决。
【解说】在文昌社区,关中艳的手机号码和110报警电话同等重要。2022年8月,台风“木兰”给钦州带来持续降雨。8日晚上,在家陪伴孙子的关中艳接到一个电话,社区居民冯彩艳哭着告诉她,孙子家满不见了。情急之下,关中艳将5岁的孙子独自留在家中,自己匆匆赶回社区。原来,家满的父母都是残障人,家满自身的智力也不健全,走失后几乎没有自救的能力。关中艳紧急召集社区干部,对接公安部门,兵分多路寻找家满。
【执法记录仪画面:在桥底找到家满】
【解说】经过大家4个多小时的寻找,终于赶在台风过境之前将家满找了回来。看到这个漏风漏雨的家,关中艳又帮忙联系维修房子、申请低保、安排公益性岗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关照着冯彩艳一家。
【同期声】文昌社区居民 冯彩艳:关书记帮了我们家很多很多,非常感谢她。
【同期声】小孩合唱《谢谢你》:“对你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解说】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是关中艳始终坚持的信念和追求。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她,深知社区居民最关心什么?最想获得什么?关中艳敢为人先,积极向上级申请,率先成立钦州市第一个“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开办钦州市第一个“慈善超市”爱心社区。随后,陆续创建了爱心驿站、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10大志愿服务品牌。随着一个个“微心愿”的圆梦,一桩桩烦心事、揪心事的解决,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极大提升,关中艳也用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
画面:群众与关中艳私聊、送鸡
【解说】在征地拆迁和坟山迁移工作中,有些群众为了争取利益,想给关中艳送财送物。
【同期声】平山岛居民 杨大叔:这次修运河征到我家4亩地,我想报多2亩,就想约关书记出来吃餐饭,到时多得的补偿款一人一半,但关书记拒绝了。
【同期声】关中艳:征地政策有严格规定,是多少就是多少。测量有GPS定位,我们做不了假,也不能作假。
【解说】有亲属希望关中艳帮忙办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有邻居找她想申请公益性岗位、还有群众想开各种各样的证明,在熟人和公事面前,关中艳始终把好廉洁关,做到公平公正。
【同期声】社区居民 黄姨:前两年小孩读书,我跑了几次社区都开不了居住证明,以为社区干部想要好处费,当时特别生气,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被我骂哭了。后来关书记耐心解释,我才明白这个证明是要公安机关开的。
【同期声】关中艳: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我们一个也不能漏办,但不合规定的再怎么熟也不能帮。
【解说】关中艳从事社区工作32年,她想的最多、做的最多的就是加强社区治理,让干部廉洁履职、居民安居乐业,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在关中艳的管理下,社区党务、居务、财务按规定及时公开,主动接受评议监督,多年来社区干部没有一人受到过党纪政务处分。居务清廉、干部清正,赢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
【解说】文昌社区大部分辖区位于钦州老城区,人员密集、建筑老旧。为了加强社区管理,关中艳创新管理模式,率先推行“小社区+大党委”模式,使文昌社区成为钦州城市社区的标杆,30多次代表钦州市接待国家、自治区级工作调研指导,屡获褒扬。
【同期声】关中艳:社区工作虽然细致繁琐,但最有成就感,你离群众越近群众就和你越亲,我们的工作就越有动力。
【解说】在关中艳的带领下,近年来,文昌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自治区五星级社区”,关中艳本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自治区党务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钦南区唯一一个以社区干部身份当选的区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