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广播、电视、广电报、论文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天南地北聊非遗》 | 参评项目 | 广播社教专题 | ||||||
体 裁 | 社教专题 | ||||||||
项目代码 | B11 | ||||||||
播出频率、 频道(报刊) | FM98.6钦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 播出单位 |
钦州市广播电视台 | ||||||
刊播栏目 (版面) |
《午间对话》 | 节目时长 (字数) |
14分14秒 | ||||||
播出时间 | 2023年6月9日12时11分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郭宏锐、侯志丽、余妮、钟辉辉、牛婷(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 编辑 | 郭宏锐、侯志丽、余妮 |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午间对话》是一档集时事政策、民生热点、百姓话题、社教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访谈节目。 2023年6月10日是2023年国家文化和自然亲遗产日,为了更好的达到保护、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本期节目,我们特地连线了河南省三门峡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通过对钦州海歌、灵山竹编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陕州锣鼓书、剪纸、澄泥砚等南北不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并辅以“打擂台”的形式,让观众更生动的了解中华传统文、热爱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 ||||||||
推荐理由 | 本期节目,在2023年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利用南北直播连线的方式,为大家呈现出南北不同的非遗文化,既开阔了大家的认识,又增强了对文化感受力,也让大家更生动的了解了中华传统文话,并让大家更由衷的热爱传统文化,彰显了文化自信。 | ||||||||
推荐单 位意见 及公示 结果 | 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名: (盖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报送单 位意见 及公示 结果 |
报送单位负责人签名 (盖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联系人(作者) | 郭宏锐 | 电话 | 07772856235 | 手机 | 13877780498 | ||||
电子邮箱 | 邮编 | 535000 | |||||||
地 址 | 广西钦州市丽桥街18号钦州市融媒体中心 | ||||||||
午间对话——天南地北聊非遗
【节目版宣】
宏锐: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午间对话》。我是宏锐。6月10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非遗日”。特别的日子来点儿特别的,今天的节目咱们就来一个南北直播连线,天南地北聊非遗,现场打擂,比一比,赛一赛。接下来就请出我的同行,河南三门峡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小艾。小艾,你好。
小艾:宏锐你好,广西钦州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河南三门峡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小艾,今天特别高兴能和咱们广西钦州的小伙伴儿一起聊非遗。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大家留心就不难发现,非遗无处不在。小到一支小曲儿,大到一幢宏伟的建筑,非遗文化在用各种不同的面貌,向全世界展示着祖先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宏锐:没错,在文化多样性日益显现的今天,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命题,今天我们俩就用声音传递各自家乡的非遗魅力,把家乡的人文特色讲给更多的人听。
小艾:今天咱们在这里南北直播聊非遗,也是希望让大家可以更直观的了解这一南一北非遗文化的不同和相同,一起来感受我们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刚刚宏锐说要打擂台赛,我觉得特别好。
宏锐:那咱们就说来就来啊,这第一轮咱们先来一个听曲儿猜名儿,咱入乡随俗吧,先来听我们本地的曲子。河南的朋友,您准备好了吗?
小艾:嗯!准备好了。
宏锐:请听。
【出《广西海歌》选段】
小艾:这曲调婉转温情,歌声很嘹亮。这个好听,应该是广西民歌的一种吧!
宏锐:没错。它是我们广西钦州特有的一种曲种,叫做海歌,钦州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海边人有一种特有的方言叫做海察话,海歌就是海边人用当地海察话来演唱的。钦州海歌起源于明清时期,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起源于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自娱自乐,后来经过演变以及艺人的改编和发展,形成具有独特的表演方式和独具一格音乐的一种地方艺术形式。形式也很多样,有独唱、男女对唱,也有多人联唱。像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就是多人联唱
小艾:南方有大海,民歌自然是婉转嘹亮,你方唱罢我登场,
接下来该我们了,准备好了吗?
宏锐:好了。
小艾:听好嘞。
【出《陕州锣鼓书》选段】
宏锐: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高亢粗犷的旋律。很有北方民俗的特色,可是又不太像豫剧,好像真没听过。
小艾:这个呀,就是我们本地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叫陕州锣鼓书。
宏锐:哦!锣鼓书,那就是敲着锣鼓唱故事喽?
小艾:是那么个意思,锣鼓书开场前要先奏一阵开场锣鼓,然后我们当地的老艺术家们用豫西地方方言吹拉弹唱,有着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被称为中国的"架子鼓"、"爵士乐"。因为要奏锣鼓,又要吹拉弹唱,所以说陕州锣鼓书是以坐唱的形式呈现的。
宏锐:唉,小艾,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种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南北方的地域和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你看,我们广西钦州是南方的沿海地区,南方人性格的温柔,伴着海浪海风,都能在海歌中体现。而三门峡地处秦岭山脉、黄土高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交汇处,人的性格也比较直爽粗犷,所以陕州锣鼓书它就旋律高亢,唱腔粗犷。
小艾:说得没错,确实有很大关系。陕州锣鼓书和钦州海歌各具特色,这一轮算平手吧!
宏锐:行啊!第二轮我们来个王炸。这一轮我们推出钦州的灵山竹编。灵山传统竹编工艺可谓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县辖的平南镇、烟墩镇尤为突出。一件成品要经过六个阶段十几道工艺,在编织过程中不需要胶水或者是使用钉子就可以做到连接紧密,整体严谨美观。通过高温防酶、防虫处理后的竹编制品可以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小艾:嗯!可以这样理解吧!竹编就是把竹子作为原材料,手工编织一些生活用品或者是装饰品。而且南方比较适合竹子生长,有大片的竹林。
宏锐:是的,灵山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当地人喜欢门前屋后种植竹子。勤劳善良人们在长久生活经验中慢慢学会了用竹子编织器物,把竹子变成一件件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最终形成了灵山竹编技艺。灵山竹编技艺于2018年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小艾:厉害厉害!广西人民果然心灵手巧,那这一轮我们带来自河南三门峡李竹梅带领她的创作团队为冬奥会创作了剪纸作品。作品把北京冬奥雪花及吉祥物、虎年春节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传递出冬奥和春节的喜庆气氛。 这也是继2008年北京夏奥会获得特许之后,第二次获得特许,成为“双奥”特许剪纸。
宏锐:嗯,中原大地果然高手如云啊!
小艾:那是,再来说说陕州剪纸的发展历史,它最早可追溯到夏、周朝,剪纸作品取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生动、乡土气息浓郁,其中的黑色剪纸风格独特,是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陕州剪纸被誉为"民俗奇葩,中原一绝",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的陕州剪纸也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居形式有着密切关系。那时候民居多为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大概4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们本地,现在还有个陕州地坑院景区,很多南方人看了之后,都称奇道绝。
宏锐:这么一说,这第二轮更难抉择了。
小艾:无论是灵山竹编还是陕州剪纸,都可以说是勤劳的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样吧,向勤劳的先辈们致敬!这一轮平手!
宏锐:向勤劳的先辈们致敬!
小艾:这第三轮我们先来吧。
宏锐:可以呀。
小艾:第三轮呀,我们要隆重推出文房四宝之一,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唐宋时期陕州弘农砚瓦贵为贡品。明清时期,澄泥砚制砚技艺在陕州人马寨王氏家族得到传承。晚清民国时期,人马寨制砚名家王玉瑞又把澄泥砚技艺发扬光大。他的澄泥砚作品参展了1914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获奖,故宫博物院、天津市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三门峡市博物馆都有收藏。
宏锐:嗯,这第三轮我就给你对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钦州坭兴陶呢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清朝咸丰年间,在1915年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其历代作品珍藏于二十多个国家博物馆。更为奇特的是,坭兴陶的窑变更是一绝,烧制出窑的坭兴陶经过打磨会呈现古铜、墨绿、紫红、天斑等诸多色泽,它的窑变艺术为其他陶器所没有,所以有“中国一绝”之称,可谓是一件在手,绝无雷同。那么在明天,也就是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还会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钦江古龙窑举行开窑仪式,届时也会有相关直播活动,欢迎咱们河南的小伙儿们一睹钦州坭兴陶的风采。
小艾:期待期待,明天可以一饱眼福了。真巧,澄泥砚在不同温度烧制下,窑变后呈现出来的颜色有朱砂红、鳝鱼黄、绿豆沙、檀香紫,其中以朱砂红和鳝鱼黄最为名贵。而且澄泥砚有着极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大小工序四十八道。坭兴陶取自钦江两岸的泥土,我们的澄泥砚取自陕州火烧阳沟的泥土,可以说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宏锐:嗯,是的,这第三轮果然是重量级啊。坭兴陶取泥于钦州市钦江两岸,把西岸硬质土做骨与东岸软质土为肉来相配,雅称叫做骨肉相宜,泥质纯净细腻,极适合坭兴陶的传统浮雕工艺,经过1200℃左右高温烧制成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色泽古雅,无釉陶却如瓷器般光润亮泽,而且成品中还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这种紫红朱泥唯钦州独有。它还与江苏宜兴紫砂陶、重庆的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著名诗人田汉还有诗云:钦州桥畔紫烟腾,巧匠陶瓶写墨鹰。无尽瓷泥无尽艺,成功何止似宜兴。
小艾:宏锐你看,一个是四大名砚之一,一个是四大名陶之一,砚台是文人们必备的文房之宝。自古以来,这茶与文人又有着不解之缘。饮茶的境界与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山水,恬然淡泊的生活情趣相对应。所以说,这茶壶也是雅士们必备的生活之宝。这又犯难了!
宏锐:赛了三轮,我们可以看出,非遗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运用他们的智慧,从生产、生活经验中,积累出各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哪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非常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小艾:所以说,我们今天南北直播连线,为大家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作品和技艺,更是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传承,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史,留住了它,就是留住历史,也就保存了文化的命脉。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文化自信。”
宏锐:说得真好,今天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特别高兴和北方的同行直播聊非遗文化。晚上我要用我们钦州坭兴陶壶泡一壶茶来庆祝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我们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小艾:中国力量。
宏锐:很奇妙,相信本期的《午间对话》一定会让大家感到热血沸腾,这大概就是文化的力量。好了,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非常感谢小艾做客我们的节目,咱们下期再见!
小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