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将至,为营造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清新”过节风气,推动粽子回归节日食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5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粽子生产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提醒消费者拒绝“天价”粽子和过度包装。
近年来,“天价粽子”频现市场,不仅扰乱了节日的清新氛围,更让原本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粽子,异化为商家牟利的工具。这些粽子往往被装入精致礼盒,内藏高价商品,甚至与奢侈品捆绑销售,完全脱离了传统美食的本质。例如,某电商平台曾推出一款售价高达2888元的粽子礼盒,不仅包裹着镶金边的高档礼盒,还搭配了红酒、茶叶等高价商品;某酒店销售的香粽礼盒售价498元,虽仅含两个粽子,却价格不菲,令人咋舌。这些高价粽子早已脱离了传统美食的范畴,成为人情往来和攀比关系的“道具”,使端午节染上了功利的色彩。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法规已构建起监管框架,对粽子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但仍有商家心存侥幸,利用法规漏洞谋取暴利。如现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对糕点类包装有明确规定,但粽子因归类模糊,常成为监管的漏网之鱼。一些商家通过组合销售、拆分发货等方式,巧妙绕过价格监管,使得“天价粽子”得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遏制“天价粽子”乱象,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观,不为“面子工程”买单,用购买力投票支持简约包装产品;市场监管部门可建立粽子价格动态监测机制,对单价超过一定标准的商品重点核查,严惩价格欺诈、过度包装等行为;电商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商品审核规则,对违规商家实施“熔断”机制。此外,还可借鉴“月饼新国标”经验,出台粽子包装强制标准,从源头上杜绝奢华之风。
粽子的灵魂在于糯米的软糯,端午的精髓在于文化的传承。当我们撕掉天价的标签、舍弃过度的包装,重拾传统粽香时,才能真正触摸到节日的温度。拒绝“天价粽子”,让粽子回归“本味”,不仅是对奢靡之风的抵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护,更好地促使端午的文化根脉在时代浪潮中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