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钦州市平吉镇八仙村的老砖厂内,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息。丘永沾站在厂房门口,望着满载建筑模板的货车缓缓驶向钦州港,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三年前,她和丈夫陈龙生携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到这里时,眼前还是一片荒废的旧厂房。如今,广西强威木业有限公司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40名工人的生计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从贵港到钦州:老木匠的二次创业
广西强威木业有限公司的诞生,源于三位老木匠的“再创业”决心。法人丘永沾与丈夫陈龙生曾在贵港经营木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股东黄汉强则在湛江深耕胶合板生产十余年。2021年,三人瞄准钦州港的区位优势,联手在钦州成立广西强威木业有限公司。他们斥资扩建厂房、升级设备,专攻高强度建筑模板生产。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公司迅速打开市场,订单从本地一路延伸至广东、福建。转型生产高强度建筑模板。
▲公司排板流水线
“账期”困局:木业人的深夜焦虑
随着订单量激增,资金缺口也随之出现。“下游客户账期长达2-3个月,上游原材料却要现款现结。”丘永沾翻着账本苦笑。每生产一张木板,需购进木片板、胶水等材料,单是胶水两天就要消耗上吨,成本如流水般支出。2023年初,公司账上流动资金仅剩100万元,而存货和应收账款合计超过1500万元。“资金链紧绷时,我整夜睡不着,生怕发不出工资,我甚至独自带两个年幼的孩子开车上广东追尾款。”丘永沾坦言。
转机出现在2023年3月。桂林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调研,他们发现,这家年轻企业虽有负债率,但订单真实、生产稳定,缺的只是周转资金。
▲桂林银行客户经理上门调研现场
200万贷款背后的“周转密码”
经过严谨评估,桂林银行决定信贷支持广西强威木业有限公司2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购买木片板。这笔钱如同及时雨,让企业得以囤积木片板原料,提前锁定低价采购。“以前原料库存只够撑半个月,现在能囤足一个月的量,生产线再没停过。”丘永沾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木片板说道。2024年贷款到期,基于前期友好合作,桂林银行又为广西强威木业有限公司续贷200万元,助力企业发展。
如今,公司已有14条生产线,满产时可每天生产15000张木板,年营业额破亿元,丘永沾的手机里客户的好评如潮:“强度高、交货快!”走进广西强威木业有限公司的车间,48岁的工人李大姐正麻利地将胶合板打包。“以前在广东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现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5000多元。”像她这样的员工有40余人。
▲工人正在给板材过胶
从小工厂到年产值过亿的企业,从抵押房产求生到获得银行持续“输血”,广西强威木业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恰似那些经过高温高压的桉木片:在市场的熔炉中淬炼,在时间的沉淀中成型。当问及创业感悟时,邱永沾轻抚着办公室里的首张产品样板:“你看这些木纹,每道曲折都是力量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