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钦北区供销社大力推进综合改革,立足“服务‘三农’ 助农增收”基本宗旨,各项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斐然。其中,平吉镇新胜村供销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成了集商品购销、科技服务、文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成为区域内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亮眼名片。
破旧立新:改出乡村供销新格局
曾经,店里经营状况不佳,陈旧的设施、有限的商品,让村民购物极为不便。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市、区、镇三级供销社的支持下,农民出身的钦北区平吉镇供销社监事廖成兴积极投身改革。他投资2.8万元,平吉镇供销社资助1.3万元,对200平方米的旧店进行改造升级,将新胜分店装修成新胜“农家店”,低矮瓦房变身“三白一亮”的村级超市,村民们从此有了自己的“家门口超市”。
运送化肥至农户家中。
如今,升级后的新胜村供销社,不仅是农资供应、日用品销售的场所,还拓展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三农”保险服务站、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配套建设便民市场、便民候车亭,流转40多亩坡地进行示范种植,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服务站成为周边群众生活的核心场所,带动周边形成村级大市场。店主黄华告诉记者:“自从新胜村供销社改造后,售卖物品集中,过来购买商品的顾客增多,生意也因此变得好了。我在这里开设了店铺,售卖蔬菜、水果、海鲜等商品,生意非常火爆。”
多元服务:打通惠农“最后一公里”
“群众把土地承包给我们后,无需种植也可获得租金收益,我们还会支付工钱来雇佣他们,销售化肥方便他们使用。”廖成兴介绍。
新胜村供销社改造成集商品购销、科技服务、文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 均记者 黄显棣 摄
新胜村供销社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方面,充分考虑农时需求。春秋销售旺季,早开门晚关门,增加营业时间,还配备车辆送肥到田头。通过走访甘蔗、速生桉种植大户,签订供肥供药合同,精准服务种植户。同时,为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店内购置电脑,借助网络学习农业技术,每晚都有许多村民前来学习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化肥、农药销售总额可达50万元。
以点带面:抓好综合改革结硕果
新胜村供销社的成功,是钦北区供销社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钦北区供销社在党建、纪律、重点工作等多方面协同发力。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整顿办公环境,出台系列管理制度,提升系统内部管理水平。在基层社改造方面,全面摸底盘活,涉及195宗资产,年租金超600万元,成功解决多个危改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新胜村供销社等先进经验。
“2025年,钦北区供销社认真抓好全年中心任务等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大局。我们将在服务城乡群众、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盘活社有资产、助推平陆运河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切实落实好‘想办法、保生存、谋发展、创辉煌’十二字工作方针。”钦北区供销社主任张东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