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无限好,万物勃发时。近日,位于广西钦州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糖料蔗良种繁育及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项目先导工程一区的130亩试验区蔗苗长势良好,“见绿”初显成效。
工作人员操作高杆喷淋管系统对已种植蔗苗的区域进行喷淋。融媒体记者 梁 生 摄
据介绍,示范园项目占地约3000亩,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糖料蔗现代科技生产基地,建设集智能数控水肥一体化灌溉、绿色现代高标准农田、全程机械化、品种研发、脱毒种苗繁育及种茎加工、数字农田、教育培训观光为一体的糖料蔗智慧农业示范园。
当前,示范园项目先导工程一区种植的蔗苗正处于分蘖期,有的蔗苗高度达到了膝盖位置,一派生机勃勃。工人正驾驶洒水车及操作高杆喷淋管系统对已种植蔗苗的试验区进行喷淋,为蔗苗提供养分。
谁曾想,眼前这个试验区在两年前却是一个山坳,通过利用土石方进行园区回填,使用的种植土壤就是从土石方中剥离出来的表土。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该区域由于有些表土土壤贫瘠以及存在碎石多等问题,对发展农业带来极大考验。为此,他们利用捡石机对土壤中的碎石进行分拣,同时通过水肥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目前已达到种植条件。
示范园工作专班干部、灵山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董志艺介绍,为推进项目建设,灵山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多次到现场召开协调会推进项目进度,目前项目先导工程一区已完成130亩甘蔗种植。后期将按照“移交一块、复绿一块”的工作思路推进项目发展。
“目前先导试验区糖料蔗蔗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5%以上,我们将加强农业废弃物水肥一体化资源化利用,对蔗苗长势进行精细化水肥喷淋管理,进一步提高蔗苗的成活率。”董志艺表示。
据悉,示范园不仅是技术推广的“试验田”,也是广西糖业“提质、降本、增效”的标杆项目,通过结合全程机械化生产与智能农业措施,推行生态化养殖、资源化利用、集约化种植、产业化融合的“四位一体”绿色低碳生态种养循环“数治”农业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