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少数民族聚集区项目“钦南区黄屋屯镇八角湾组至西显村河段整治工程Ⅲ标段”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招标,项目从公告发布到中标公示仅用22天。
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创新推出“三优先”服务机制,效果显著。
创新机制,打造“快车道”。优先受理,设立民族项目专项窗口,实现即到即办;优先安排,开辟绿色通道,压缩项目流转时间;优先保障,组建“党员+业务骨干”服务专班全程跟进,提供延时服务。去年12月,该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有效促进钦北区大寺镇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项目早日开工。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732万元,建成后将显著改善当地办学条件,惠及在校的2328名少数民族学生。
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目前,该中心推动交易服务“一网通办”,保障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和网上开标,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不见面”开标率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均达100%,项目平均办理时限缩短20%。同时,通过建立少数民族项目专项数据库,实现精准匹配和动态管理;推行远程异地评标,跨区域少数民族项目远程评标占比54.72%。
据了解,近两年来,我市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少数民族聚集区项目53个,总投资59.3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32个(包括18个农田水利项目),占比60.38%;教育类项目12个,占比22.64%;产业开发类项目9个,占比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