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钦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切实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一是加强法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常委会会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研究法治政府建设重要任务,推动法治政府任务落实落地。二是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编制《钦州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举办法治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组织市人民政府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进行宪法宣誓,激励教育国家工作人员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三是实现市县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和书面述法全覆盖。组织4个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4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述法,42个市直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以及66个乡镇和145个县直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书面述法,以“见人见事”推动责任落细落实。
(二)深化改革创新,政府依法履职更加高效。一是建立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全市66个镇(街道)梳理履职事项共81760项,每个镇(街道)平均1238项。推动编制资源下沉,通过“减上补下”的方式,充实基层第一线工作力量。二是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编制重点产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清单,平均审批提速94.61%,“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3%,我市在全区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废止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有效减少行政障碍,提高行政效率,释放市场活力。三是涉外法律服务有新突破。探索建立海外法律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律师事务所“走出去”,我市的广西桂璟恒律师事务所在柬埔寨设立办事处,以更高水平服务涉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三)健全制度体系,推动依法行政提质增效。一是推进地方立法和地方性法规监督实施工作。科学制定政府年度立法计划,修改《钦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对我市出台的6部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制定问题整改清单,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推进政府和行政部门“照单落实”。二是全面落实依法决策制度。坚持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列席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司法行政部门强化政府决策前审核机制,审查市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及其他各类政府文件60件。
(四)深化体制改革,行政执法质效持续增强。一是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组建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建立健全基层执法机构,独立设置综合行政执法队,派驻执法联络员下沉基层,探索两股力量整合设置,推动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成市、县(区)、镇(街道)三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启用“钦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印章,依托司法所设立乡镇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加强对重点执法领域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推动全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标准规范。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出台《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领域常见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裁量因素积分制规则(试行)》,助力基层解决行政执法自由裁量难题。
(五)强化多元解纷,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一是积极发挥行政复议职能作用。创新“复议+普法+调解”模式,加大行政争议化解力度,有效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和风险叠加外溢。2024年,全市收到行政复议案件申请847件,经过行政复议渠道处理的案件80.7%的案件能实现案结事了。2024年法院一审行政诉讼新收案件数首次出现下降,同比下降8.5%。二是全力调解涉平陆运河建设纠纷。设立运河法庭和“法治服务工作站”、“握手哥”调解工作室等,“运河法律服务团”主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助力运河高效率建设。三是创新商事纠纷调解机制。运用在线争端解决机制(ODR)高效化解企业纠纷,服务自贸区建设,得到中央政法委督导组、司法部、自治区法治化营商环境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行政执法有待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质效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信用评价、信用服务等制度有待健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够严,个别单位对普法责任制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
三、2025年工作打算
钦州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钦州篇章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是强化协调监督,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健全监督机制,对行政执法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督,精准高效纠正行政执法机关不当或者违法行为。二是提升政府履职能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等,完善跨境贸易服务举措,持续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三是抓住“关键少数”,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链条。加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以评议促普法,推动各部门主动认领普法任务,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