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的窑火千年不熄,六堡茶的香韵萦绕万载。当泥土的厚重与茶叶的芬芳相遇,当匠人的巧思与时代的脉搏共振,必将谱写出一曲动人心魄的融合乐章。”6月4日,数十位劳模、工匠、非遗传承人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六堡茶与坭兴陶“茶陶融合之道”。
装着六堡茶的坭兴陶罐引起嘉宾浓厚兴趣。记者 赵超 摄
当天,梧州市总工会与钦州市总工会联合举办2025年“钦爱六堡·梧爱坭兴”茶陶融合交流沙龙活动。祝雪兰、石濡菲、吴甲兰、周三平……这些在六堡茶或坭兴陶领域响当当的劳模工匠、技艺大师出席活动。
在梧州市职工之家一楼展厅,六堡茶与坭兴陶的融合发展已初见端倪。展台上,摆放着一尊尊古朴大方的坭兴陶罐、一套套精致典雅的坭兴陶茶具,掀开一个茶罐的盖子,六堡茶独有的浓郁香味扑鼻而来。
坭兴陶茶具。记者 赵超 摄
坭兴陶茶壶。记者赵超摄
“我们积极响应‘陶茶融合’的时代号召,勇于探索,与众多杰出的坭兴陶艺大师携手并进,共同缔造了一系列匠心独运的融合产品。”在自己的展位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工匠石濡菲,热情地向嘉宾们介绍起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运用坭兴陶的经历。
作为年轻的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石濡菲一直致力于探索并赋予六堡茶新的元素,黑石山茶厂两款以坭兴陶罐包装的六堡茶,收获了市场的积极反馈。一款是韦洁群技能大师工作室定制的“龙蛋”茶叶罐,采用龙鳞肌理纹饰与莹润瑰丽的窑变釉色工艺,既承载传统陶艺美学精髓,亦遵循科学储茶原理,充分满足六堡茶自然陈化所需透气性要求。另一款是以壮锦纹为外包装的“玄隐”六堡茶,其外盒上绚丽的壮锦纹路与坭兴陶的温润质感相结合,让品饮六堡茶的过程同时成为一次触摸广西民族文化脉搏的体验。
石濡菲向嘉宾介绍六堡茶融合坭兴陶发展情况。记者赵超 摄
坭兴陶,产于北部湾畔的钦州;六堡茶,出自西江黄金水道畔。六堡茶与坭兴陶的融合,正寓意着江海的牵手,正是两地“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联袂实践。
“坭兴陶,这来自钦州大地的‘千年窑火精灵’,其‘窑变无双’的独特气质,早已超越了单纯容器功能。六堡茶,梧州山水孕育的‘红浓陈醇’佳茗,历经岁月沉淀,风味愈显醇厚深邃。它们之间,自古便存在一种深刻的默契。”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光说。
茶艺展示。记者赵超 摄
坭兴陶双气孔结构,恰似茶汤的“天然呼吸机”——既留香韵,又透活气,让六堡茶的醇厚在时光流转中愈发圆润;六堡茶温润养胃的特性,又默默滋养着坭兴陶的器壁,使其在岁月摩挲中绽放温润如玉的光泽。杨国光说,这份“茶养陶,陶润茶”的共生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它们携手走进现代生活的深厚根基。
沙龙上,劳模工匠、高校学者、企业代表们热烈讨论,既分析六堡茶与坭兴陶融合的基因、价值,更展望着融合发展的前景。这一刻,恰似在两大产业从业者的头脑中开凿出一条运河,连通江海,跨越古今,直抵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