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北县大成镇六村的山坳里,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46岁的吴钦已经穿梭在鳞次栉比的鸡舍间。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正弯腰检查着自动喂料机,上万只土鸡扑棱着翅膀涌向食槽,掀起的尘土在朝阳中镀上一层金边。
▲吴钦(左)的成鸡养殖基地。
几年前,他绝不会想到,自己会从广东工厂上的打工仔,蜕变为年出栏13.8万只的“鸡司令”,更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带领乡亲们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在吴钦的故事里,写满了传统农人的坚守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机遇。
八千元撬动的创业梦
2018年初春的某个深夜,在外打工多年的吴钦接到父亲的电话:“阿钦啊,你回来吧……”听着父亲的唠叨,吴钦脑子里一直回荡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他说:“父母年纪大了,总要有人从他们手上接过农业的火炬。”
2018年3月,吴钦带着打工攒下的8000元,开启了他的“鸡司令”梦。“当时所有人都说我疯了,村里的老人甚至摇着蒲扇叹着气对我说,‘后生仔,这荒坡连野兔都不做窝,你偏要学母鸡抱窝?’但我偏要蹚出一条路来。”吴钦回忆道。
他用木桩、木板、竹条搭建成简易的鸡舍,从广西凤翔集团买来第一批5000只鸡苗。凌晨四点拌饲料,深夜打着手电巡栏。三个月后,首批土鸡出栏时的场景他至今难忘:客商的货车陷在雨后泥泞的山路上,他带着妻子肩扛手抬,硬是把2000只活鸡装上了车。那批鸡也让8000元本金翻了几倍。
非洲猪瘟下的“危”与“机”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9年。当非洲猪瘟横扫养殖业时,吴钦敏锐地嗅到商机,也意识到传统散养模式的局限,决定引入标准化管理:将鸡苗、中鸡、成鸡分栏饲养,与广西凤翔集团签订鸡苗直供协议,从钦州九联粮油定点采购饲料。为打开销路,他带着样品跑遍广东农产品批发市场,硬是用三个月谈下三家长期客户。
同时,他将鸡栏扩建至14条,年出栏量突破8万只。那一年,他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元。
百万信贷背后的新蓝图
2023年,吴钦的养殖事业版图进一步扩展,鸡栏增至46条。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鸡苗的采购需要现款结算,鸡饲料、猪饲料以及鸡舍保暖的费用构成了巨大的开支。正当吴钦为资金周转问题感到焦虑不安时,转机在2024年初显现。桂林银行浦北支行在走访中了解到吴钦面临的困境,并在两周内为他定制了一项100万元的信贷方案。“真没想到,银行会主动上门提供资金支持!”吴钦感叹道。
?吴钦的幼鸡养殖基地。均班美苏 摄
如今,吴钦不仅拥有了46条鸡栏和两个养猪场,一年可产出1.6万头猪,还拥有1200亩的水稻种植基地,以及自己的大米品牌。
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吴钦创建的浦北县人和种养专业合作社已吸纳80户农户,通过“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模式,带动周边村民户均年增收几万至十几万元。他的广西田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则将产业链延伸至水稻种植,用鸡粪制作有机肥,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基地。
夕阳西下,吴钦带着5岁半的小女儿巡视鸡场。孩子稚嫩的声音在山谷回荡:“爸爸,这些鸡长大后都去哪儿呀?”“去城里,去千家万户的餐桌。”他弯腰抱起孩子,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那里,新的鸡舍与猪舍正在奠基,运输车的轰鸣声惊起一片飞鸟,扑愣愣的振翅声,像极了这个时代乡村创业者蓬勃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