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浦北县乐民镇金康村产业基地环山道路,沿途不时传来阵阵笑声,道路的末端连接着麻笋地,农户正在繁忙地修枝、除草,张张笑脸、阵阵欢笑,绘出一幅特色产业发展的“愿景图”。
金康村茶叶基地、麻笋基地产业路。苏 帆 摄
金康村曾是“十三五”期间的脱贫村,有11个村民小组共531户2021人。因地处丘陵地带,山路蜿蜒曲折,雨后路况泥泞,导致许多年轻群众背井离乡。
要致富,先修路。“到金康驻村后,工作队发现村里虽发展有茶叶、麻笋、水稻等产业,也具备一定规模,但主干道和基地通行路还存在不少‘空缺’。通过走访调研,我们第一时间向后盾单位和镇党委、政府反馈群众的热切诉求,打通主干道到产业基地‘最后一米’,解决群众生产难、运输难的问题。”金康村第一书记邓起彪说。
在各级强力支持下,2024年,乐民镇金康村麻笋基地道路硬化工程开始实施,累计投入资金34.23万元,硬化道路长0.68公里,路基宽4.5米,产业道路当年建成并验收,解决了813人(含脱贫人口80人)出行难题,也解决了麻笋从产业基地到加工车间的运输难题,促使麻笋加工车间项目正式投产,带动18户40余人(含脱贫人口8人)就业,“小产业路”变成了强农富农的“康庄大道”。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自打通产业路后,金康特色农业迅速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2024年共有30余名群众回乡创业就业,逐渐培育起沃柑、剑麻等特色农业,建设了茶叶、麻笋等加工车间,推进更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反哺家乡发展。”金康村党总支书记谢海娟说。
为创建“一村一品”,乐民镇党委、政府通过“农户+合作社+基地+车间”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茶叶、麻笋种植基地创建,成功打造“毛尖香”特色茶叶品牌,并吸引加工车间落户,提供“家门口”就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2024年,基地辐射带动了7户群众扩种麻笋与茶叶10余亩,提供了30余个季节性务工岗位,充分发挥合作社联农带农效应,不断吸纳群众共谋产业发展。一条产业道路贯通两个种植基地,麻笋、茶叶逐步衍生成金康村的“金名片”。
去年全年,乐民镇利用上级交通资金项目1104.9万元,对金康、黄马、蒙竹等5个村委乡村道路进行修建、养护,通过一事一议资金项目新架、加固桥梁2座,架设太阳能路灯206盏,惠及3000余名群众,打消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等“愁心事”。
今年,乐民镇将持续推进产业路建设,发挥交通“助推器”的作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更多便利群众的“幸福路”、发展产业的“致富路”、乡村振兴的“高速路”。